趨勢一、慈善市場將起到配置慈善資源的基礎作用
慈善市場不同于經濟市場,它不以利益的最大化為目標,而主要考慮慈善捐贈方、服務提供者以及受助對象三者之間如何形成慈善資源的有效對接機制和法治規則。在最近的兩年中,我們看到計劃慈善的領域越來越小,而一個自發的慈善市場正在迅速蓬勃地發展。
在慈展會,我們也看到這一趨勢,在這三年間,慈展會逐步地由慈善項目展示,更多地轉向慈善資源的對接。一系列數據,充分表明了本屆慈展會資源對接功能顯現實效。
趨勢二、慈善事業的民間化、組織化和專業化
在未來的慈善市場的建設過程中,市場主體將主要由民間公益慈善組織來承擔。慈善回歸民間,一方面表現在原有的官辦慈善組織將逐步去行政化,進一步社會化。政府更多是以政府購買服務或者公益創投的方式和這些組織建立市場條件下的契約關系,優勝劣汰。而這些社會服務機構也將在慈善市場上依靠自己的服務質量和服務能力,以及受助對象的滿意程度來進行競爭與合作。即使少數仍然由政府興辦的慈善機構,公務員也將退出領導層,大力吸收社會賢達人士和專業人士進入領導層。
另一方面,民間化的過程,也是慈善事業的自我組織化過程。作為組織化的慈善,要提高組織效率、吸引優秀人才,那么在未來五年,專業化的治理結構、工作流程、薪資待遇以及專業化的評估體系都將成為必然的趨勢。
趨勢三、基金會,尤其是非公募基金會的崛起值得關注
在未來五年內,雖然政府通過購買服務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資源供給作用,但是民間基金會將迅速發展,五年內會逐漸成為最重要的資源供給方。在這三年的慈展會發展中,我們看到這一趨勢日趨明顯;饡、國企/央企以及民企,對于中國公益慈善項目關注度更高,而其中又以非公募基金會資助意愿更強。
《中國基金會發展報告(2013)》的數據顯示,2004年之后成立的基金會中,非公募基金會無論從數量還是資金量來看,發展速度與規模都超過公募基金會,非公募基金會正在逐漸成為我國民間慈善資源的重要籌集平臺和推動民間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趨勢四、靈活的小額社區資助將成為重要的慈善資金資助方式
資助是國際上比較流行的慈善運作模式。這種資助關系目前在中國的基金會還不是主流,但是隨著慈善市場的逐步發展,未來五年,資助將成為主要的慈善運作方式,尤其是小額的社區資助模式更可能成為主流。
以慈展會為例,本屆慈展會資助金額小于10萬元的對接成果最多,有1618項,占比63.15%。從慈展會的對接成果來看,小額資助成為公益資助的重要模式。
趨勢五、公益慈善將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未來五年,公益慈善將進入移動互聯時代,互聯網四維將深刻影響著慈善領域的思維方式;ヂ摼W思維已經對現有的企業組織和公益組織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未來五年,互聯網思維集中表現在互聯網募捐的興起,哪怕是每人捐款一元錢,在互聯網的網聚效應下也會帶來可觀的捐款收入。
同時,互聯網思維強調社會化思維,以網絡為核心將利益相關方連接在一起。未來,在慈善界大放光彩的不再是明星匯集的芭莎晚宴,抑或民政部的慈善大會,而是騰訊微信、阿里巴巴的淘寶、新浪微博。它們的力量不在于自身做了公益,而是成千上萬的普通公民用它們做了公益,這就是互聯網公益。
趨勢六、政府、市場和社會組織將形成大規模的跨界
在互聯網背景下,未來五年,跨界將成為主要發展潮流。不但企業和政府大踏步跨入公益慈善領域,同時公益慈善領域的治理理念也將跨入政府和企業領域。
不僅經濟理念影響著慈善,慈善領域的創新也影響著政府的管理模式。未來五年,政府購買服務將全面推開,在未來五年,政社將進一步分離,讓渡出更大的社會空間,從而形成政府、市場與社會三足鼎立的現代國家整體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