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o8uqc"></acronym>
<sup id="o8uqc"><div id="o8uqc"></div></sup>
<rt id="o8uqc"><center id="o8uqc"></center></rt>
<rt id="o8uqc"><small id="o8uqc"></small></rt>
<sup id="o8uqc"><center id="o8uqc"></center></sup>
<acronym id="o8uqc"><center id="o8uqc"></center></acronym>
  繁體中文版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夾 我要留言
首頁 信息公開 慈善新聞 慈善機構 慈善項目 慈善行動 慈善基金 慈善文化 義工園地 互動論壇 愛心捐贈 秘書長信箱
慈善文化
慈善解讀
精品文萃
推薦閱覽
慈善法,你了解多少? 2016/09/01
李立國部長在全國民政系統貫徹《國務院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視頻會議上的講話
作者:    來源:民政部門戶網站    發布時間:2015-01-09 08:33:36
 

李立國部長在全國民政系統貫徹

《國務院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視頻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1127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做出了系統安排。這是我國慈善領域第一個以國務院名義印發的規范性、綱領性文件,深刻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慈善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意見》,對于指導和推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慈善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剛才,北京、上海、江蘇、山東、廣州等5個省市民政廳局的負責同志介紹了本地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做法和經驗,講得很好,各地要認真學習和借鑒。下面,我講3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學習貫徹《意見》的重大意義

  《意見》在總結國內慈善事業成功實踐的基礎上,充分吸收國內外慈善事業理論研究成果、借鑒國際發展經驗,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對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作了全面部署,標志著我們國家對慈善事業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提高到了新層次。學習貫徹《意見》,推動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意義十分重大。

  一是慈善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扶貧濟困、樂善好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國慈善事業蓬勃發展,基金會、縣以上慈善會數量已達到6400多家,社會捐贈總額每年約1000億元,常年從事社會志愿服務的志愿者達6500萬人,各類慈善活動積極踴躍,在扶貧賑災、扶老助殘、恤幼濟困、助學助醫、生活幫扶、環境保護等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我國現代慈善事業整體上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面臨參與渠道不夠暢通、扶持措施不夠完善、慈善活動不夠規范、社會氛圍不夠濃厚、監管措施不夠到位、與社會救助銜接不夠緊密等問題,個別慈善組織和事件受到社會公眾的質疑甚至批評,損害了慈善事業公信力,亟需建立健全相關法規政策,引導和規范慈善事業發展。不論是全國人大正在進行的慈善事業法立法工作,還是這次國務院出臺《意見》,都是國家適應慈善事業發展形勢要求而采取的重大舉措。只有學習貫徹好《意見》,才能切實將黨和政府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

  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民生改善任務仍然繁重。今年221日,國務院頒布了《社會救助暫行辦法》,明確了各級政府在社會救助上的職責和任務。同時要看到,要妥善解決近8000萬城鄉低保五保對象、8500多萬殘疾人、1.2億貧困人口、1.6億農村“三留守”群體以及大量遭遇臨時突發困難居民的各種基本生活問題,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慈善事業動員社會力量和資源,逐步形成與社會救助工作緊密銜接的大救助格局。為此,《意見》從幫扶對象確定、捐贈款物使用、慈善組織培育、扶持政策安排等方面對社會力量參與民生改善特別是社會救助工作作出了明確規定。學習貫徹《意見》,有利于幫助改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滿足特殊群體服務需求、提升受益人群發展能力,維護億萬群眾的切身利益。

  三是推進慈善事業法治化的應有之義。推進慈善事業法治化是實現依法治國、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內容。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慈善事業法納入五年立法規劃,正在積極進行立法工作,但法律的制定需要經歷法定過程。在慈善事業法出臺尚需時日的情況下,國務院出臺具有較強規范性意義的《意見》,不僅可以及時鞏固慈善實踐成果,解決慈善事業發展中亟需解決的問題,還可以為慈善立法奠定基礎,是慈善事業制度建設的里程碑。學習貫徹《意見》,有利于為政府支持慈善事業、慈善組織運作慈善事業、社會公眾廣泛參與慈善事業提供規范和遵循,進而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

  二、深刻領會和把握《意見》的主要內容

  《意見》共包括5個部分內容,明確了慈善事業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組織保障。第1部分是總體要求,第24部分為重點任務,第5部分為組織保障。各地民政部門干部職工要深入領會和把握《意見》的主要內容,既要熟悉條文,更要吃透精神,切實增強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的本領,確!兑庖姟犯黜椚蝿找筘瀼芈鋵嵑。

  一是要深入領會圍繞扶貧濟困、銜接社會救助工作提出的慈善事業發展總體要求。扶貧濟困、改善民生始終是我國慈善事業的核心任務!兑庖姟访鞔_提出,要努力形成與社會救助工作緊密銜接,在扶貧濟困、改善民生、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的慈善事業發展新格局;明確提出,要突出扶貧濟困、堅持改革創新、確保公開透明、強化規范管理等4條原則;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慈善事業對社會救助體系形成有力補充,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為我們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思想和行動指南。

  二是要深入領會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慈善活動的扶持措施。當前,社會捐贈總量和參加志愿服務人數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不相適應,慈善事業發展大有潛力!兑庖姟穼⑷姘l動社會各界參與以扶貧濟困為重點的慈善活動擺在突出位置,并從實施主體、參與方式、信息對接、稅收優惠、社會支持等5個方面明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在實施主體方面,明確了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團體、慈善組織、宗教場所、城鄉社區以及家庭、個人的角色和作用。在參與方式方面,既大力提倡傳統的捐款捐物、志愿服務,又鼓勵探索近年來出現的股權捐贈、專利捐贈、慈善信托等新形式。在信息對接方面,提出建立社會救助信息和慈善資源信息之間的對接機制,實現民政部門和慈善組織之間的密切協作,共同幫扶困難群眾。在稅收優惠方面,提出落實企業和個人公益性捐贈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完善慈善組織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依法享受進口稅收優惠等措施。在社會支持方面,鼓勵社會各界特別是市場主體為慈善組織、慈善活動提供資金、場所和服務等支持。這一系列扶持措施,為越來越多的組織、機構和個人加入到行善行列提供了強大動力。

  三是深入領會培育和規范慈善組織、打造慈善事業發展中堅力量的明確要求。慈善組織發揮著籌集和分配慈善資源、提供慈善服務的重要作用,是現代慈善事業的運作主體!兑庖姟穲猿峙嘤c規范并重,根據慈善事業發展需要,針對慈善組織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在培育方面,指出要優先發展具有扶貧濟困功能的慈善組織,探索培育網絡慈善,并通過公益創投、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提供支持。在規范方面,首先是加強慈善組織自我管理,對慈善組織內部治理制度和管理成本支出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其次是規范募捐行為,明確具備公募資格的組織和不具備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機構、個人的權限和行為方式,對網絡募捐等新型勸募方式也予以規范;第三是規范款物使用,對慈善組織如何使用募得款物提出嚴格要求;最后是要求慈善組織做好信息公開,從公開內容、公開時限、公開途徑等3個方面分別予以規定。這些規定,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為慈善組織發展壯大、規范透明運行提供了有力保證。

  四是深入領會確保慈善事業朝正確方向健康發展的監管舉措。監管工作一直是慈善事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亟待加強!兑庖姟诽岢,要構建行政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慈善事業綜合監管體系,并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慈善事業朝正確方向健康發展。在行政監管方面,要嚴格執行慈善組織年檢制度和評估制度,健全并落實日常監督檢查制度、重大慈善項目專項檢查制度、慈善組織及其負責人信用記錄制度、慈善監管信息公開等制度,并依法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處罰;財政、稅務和其他相關部門也要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慈善組織和慈善活動進行監督管理。在行業自律方面,要推動建立慈善領域聯合型、行業性組織,建立健全行業標準和行為準則,增強行業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能力,逐步開展慈善組織第三方評估。在社會監督方面,要暢通社會公眾對慈善活動中不良行為的投訴舉報渠道,鼓勵捐贈人對捐贈財產的使用進行監督,支持新聞媒體開展輿論監督!兑庖姟访鞔_提出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對社會反映強烈的違規募捐、違約使用捐贈款物、拒絕公開信息、假借慈善名義開展違法活動、惡意誹謗慈善組織等行為和政府有關部門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敷衍塞責等行為,依法予以嚴肅查處。這些監管措施安排,為形成健康有序的慈善生態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是深入領會加強組織領導、形成慈善事業發展合力的長效機制。開創慈善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新局面,必須在健全長效機制方面下功夫!兑庖姟窂慕∪M織協調機制、完善表彰獎勵制度、完善人才培養政策、加大慈善工作宣傳等4個方面提出了多項措施。在健全組織協調機制方面,提出將慈善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慈善與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健全慈善工作組織協調機制。在完善表彰獎勵制度方面,提出繼續組織實施“中華慈善獎”,建立各。▍^、市)慈善表彰獎勵制度,完善公民志愿服務記錄制度、志愿者回饋和嘉許制度。在完善人才培養政策方面,提出加快各類慈善人才培養,加強慈善從業人員勞動權益保護和職業教育培訓,健全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在加大慈善工作宣傳方面,提出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加大各類慈行善舉宣傳,推動慈善文化廣泛傳播。為確!兑庖姟纺軌蚵涞,《意見》還要求省級人民政府和中央有關部門制定貫徹落實《意見》的具體措施。這些長效性舉措,為形成推動工作的整體合力、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全力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

  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方針政策已經確定,關鍵是抓好貫徹執行。各地要把貫徹落實《意見》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民政工作的一件大事和重點任務,放在突出位置,精心組織實施。

  一要抓好學習宣傳。要把學習《意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研究制定具體學習計劃,采取研討班、座談會等多種方式學習;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帶頭學習;從事慈善工作工作的基層干部和一線工作者要自覺學習,吃透精神,掌握政策,把《意見》精神落實到各項實踐中。要針對不同對象,積極運用新聞媒體、專題講座、課堂教學、討論座談、開辟專欄等宣傳資源和形式,向政府部門、基層干部群眾、社會公眾進行宣傳,努力使《意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要把學習宣傳《意見》與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學習貫徹《社會救助暫行辦法》、《關于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結合起來,與解決慈善事業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結合起來,力求學習宣傳取得實效。

  二要抓好貫徹實施。為抓好《意見》貫徹實施,這次國務院在印發文件的同時,一并印發“重點任務分工”。在17項“重點任務分工”中,由民政部牽頭的有9項,參與的有5項。在民政部牽頭和參與的14項任務中,有些任務已有一定基礎,也有不少任務如發展慈善信托、規范網絡募捐行為、引導實施募用分離等是新課題新要求,社會關注度高、涉及難點多、協調任務重,需要深入研究,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各地要迎難而上,攻堅克難。部里已印發民政部貫徹落實《意見》的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對相關任務明確了具體分工。各司局各單位要高度重視,按要求完成好承擔的任務。也印發了民政系統貫徹落實《意見》的通知,對全系統落實《意見》、發展慈善事業作了全面部署。省級民政部門要按照《意見》和《通知》要求,結合實際,抓緊形成實施《意見》文稿供同級人民政府決策參考。市級、縣級民政部門要根據《意見》精神,不等不靠,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抓好《意見》的貫徹實施工作。北京市先行一步,不僅頒布慈善力量參與社會救助的意見,還推動編辦發文健全完善市、區縣、街道(鄉鎮)三級慈善工作監管體系,明確相關機構設置及職責,有利于更好推動首都慈善事業發展,也為各地貫徹實施《意見》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要抓好督促檢查。各地要建立督促檢查機制,根據明確的責任和要求,督促工作落實。要定期交流工作進展情況,分析解決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做得好的地區或單位要表揚鼓勵,對工作落后的地區或單位,要幫助查找原因,推動整改工作。部里將把《意見》貫徹落實情況納入重點督查計劃,明年下半年將會同有關部門組成督查組對各地的貫徹執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并將有關結果上報國務院。

  四要注重改革創新。慈善事業發展日新月異,慈善活動形式層出不窮,慈善事業與產業、金融和技術結合越來越緊密。貫徹落實《意見》,必須堅持與時俱進,運用新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加強協調配合,凝聚各方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并以包容開放的心態面對慈善事業發展中的新事物,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及時總結經驗和完善政策。各級民政部門的慈善工作者要堅持學習,善于學習,努力知曉慈善事業政策、把握慈善事業發展趨勢、運用慈善工作規律,用嫻熟的專業本領不斷促進慈善事業加快發展。

同志們,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貫徹落實《意見》為動力,銳意改革,扎實工作,為加快我國慈善事業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 民政部門戶網站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社會組織如何“把好事做好”?
下一篇:構建中國慈善事業新格局要在四個方面下功夫用力氣
友情鏈接:
法律聲明 聯系我們 加入義工 義工手冊下載
廈門建安慈善基金會 © 版權所有
地址:廈門市集美區后溪鎮杏林灣路1647號301單元之5(唐榮·天潤商城)  聯系電話:0592-6106919  郵編:361024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